国产91九一果冻

标普全球汽车:中国汽车产业尽快跳出“内卷漩涡”

发布时间:2025-07-21 来源:标普全球汽车

 从骋顿笔支柱产业的宏观经济大盘,到技术创新的微观土壤,从本土市场的生态平衡到海外拓展的战略版图,价格战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图景。标普全球汽车分析指出,价格战将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冲击,也可能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106470亿元,同比增长4%;成本93301亿元,同比增长5%;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降8%;汽车行业利润率4.3%。

  从车企角度来看,全球汽车巨头丰田的财报显示,2025财年丰田汽车销量达1011.1万辆,同比下滑0.7%,但从营收和净利润看,丰田2025财年的营收相当于中国7大车企(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城、北汽、长安)的总和,净利润是这7大车企总和的3倍。这背后反映出中国车企普遍在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品牌建设和消费者黏性方面,还需发力。

  标普全球汽车全球智能预测与战略首席分析师方吉表示,整车公司利润率因价格战而降低,这一影响会迅速传递给整个产业链,公司会从方方面面寻求降本增效,例如延长供应商回款周期,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亦或降低研发费用,减少从业人员成本。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汽车类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同比增长15%,行业平均账期拉长至6个月以上,不少公司因资金链紧张而陷入生存危机。价格战下,部分公司可能通过降低产物标准,维持低价,一定程度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整个产业陷入恶性循环。这场因价格战而起的资金博弈,正悄然改写着汽车产业的协作生态。

图片1.png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约占中国骋顿笔近10%的比重,其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车企为维持运营削减成本,员工收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当员工收入减少,工作时长延长,消费能力随之降低,进而传导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

  正是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车企已协同开启“反价格战”“反内卷”行动,以从根本上解决无序竞争的困扰。

  国产91九一果冻5月31日发布《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提出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后表态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整治力度,加强产物一致性抽查,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6月,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国内主流车企相继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压缩至60天内。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开通了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以受理中小公司对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公司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问题。

  除了政策方向的把控外,方吉表示,一些整车厂面临战略没有长期目标、产物同质化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要想打破这种局面,汽车产业必须跳出短期利益桎梏,坚持长期战略,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公司要构建中长期目标,为公司发展找准航向。方吉介绍道,在与众多整车厂的交流中,标普全球汽车发现很多国内公司的战略研究多着眼于过去,对外部的中长期战略缺乏实操性,这往往会让公司在发展中走弯路,造成资源的浪费。公司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目标,结合市场长远发展趋势,合理计划产能与布局。

  其次要加强创新,突围同质化产物,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许多车企似乎都热衷于车海战术。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市场上的车型数量是5年前的1.6倍,同时还新增了数十个新品牌;车型的流行趋势如同走马灯。然而,这种盲目追求数量的做法,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竞争力提升。方吉强调,整车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盲目跟风只会陷入同质化泥潭。与其在红海中和对手厮杀,不如静下心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他们的真实需求,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产物,开辟属于自己的护城河与蓝海。

  另外,车企还需提高零部件通用率,为公司利润率添砖加瓦。目前,一个普遍问题是平台多且混乱,尤其对于部分多品牌公司而言,这种混乱带来的弊端更为明显。不同平台、不同品牌之间的零部件通用性差,不仅增加了开发时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率受到严重影响。通用化的零部件可以减少重复开发,缩短产物研发周期,同时大规模的采购和生产还能降低单位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率。

微信图片_20250722163652.png

  对于行业利益相关者来说,在规避价格战的同时,要保持竞争力,还要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例如:如何在同价位段打造更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物;如何平衡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物如何更加适应海外当地消费者习惯,从容不迫地出海;如何提质创新才能迈向更加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可持续的未来?

  据介绍,由标普全球汽车主办的2025 Mobility Intelligence Dialogue系列活动将对以上诸多业界深刻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该系列活动将于9月9日上海、9月11日北京、9月16日广州陆续举办。

微信图片_20250722163702.jpg